您的位置: 首页 常识

主公是什么意思(关羽守荆州,为何被部下称为“主公”?)

更新时间:2024-10-31 08:15:14

在《三国演义》中,“主公”一词是不能随便叫的。

“主公”一词在古代,一般是臣下对君主的专称。如曹操、袁绍、孙权、刘备、吕布、公孙瓒、刘表等人,这些人都有问鼎天下的可能,至少也是一方诸侯,手下有忠于自己的独立武装和独立地盘。

但关羽是个例外。

关羽的手下称他为“主公”,难道他想自立?

关羽作为刘备的手下,镇守荆州,他的手下居然也称他为“主公”,这就有点奇怪,难道他想另立门户?

据《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 :

却说王甫在麦城中,骨颤肉惊,乃问周仓曰:“吾夜梦见主公浑身血污,立于其前,急问之,忽然惊觉,不知主公吉凶如何?”正说间,人报吴兵在城下,将君侯父子刀马前来招安。王甫大惊,与周仓登城视之,果然。王甫仰天大叫一声:“君侯英灵知之乎?吾无计可支也!”言讫,坠城而死。周仓自刎而亡。于是麦城尽属东吴。

这一段描述透露了两个信息,读者如果不仔细阅读,很容易忽略:

第一,关羽的下属,平时称他为“主公”。

也就是说,在王甫、周仓等人眼中,关羽才是他们真正的主子, 他们认关羽说话。

这就使人产生一个疑问:万一关羽拥兵自立(我是说万一),这些人究竟是忠于关羽还是忠于刘备?

究竟谁才是他们真正的主子?

第二,关羽死了,这些人就不想活了。

要知道,当时大业尚未成功,大老板刘备还在,按道理,这些人应当继续抵抗下去,仍需继续努力,战斗到底,根本就没有到他们需要自杀的时候。

当时麦城还没有被攻破,如果王甫、周仓等人坚守待援,吴兵也没有那么容易攻破,就算城破,至少他们也会给吴兵以重大杀伤。当然,他们还可以收拢残兵撤退,为刘备保存有生力量。

但是,他们的“主公”关羽阵亡,他们就完全失去了抵抗意志,并且精神彻底崩溃,也不想继续活下去了。

这就好比现代打仗,难道军长阵亡了,师长也要跟在后面自杀吗?

正确的做法是:军长阵亡,师长接替指挥,继续战斗。

王甫和周仓如此行为,表面上看是忠义,其实完全是没有责任担当,忘记了自己的职责所在。

他们这么做,难道心中就只有关羽,而没有刘备吗?

这真的让人感到非常奇怪。

更加奇怪的是,《三国演义》中描写:不仅关羽的手下不想活,甚至连他的马,也绝食而亡。

关羽并不是这匹马的第一个主人。当初吕布被杀,这匹马一点儿也不伤心,该吃吃,该睡睡。

关公既殁,坐下赤兔马被马忠所获,献与孙权。权即赐马忠骑坐。其马数日不食草料而死。

《三国演义》如此描写,这又是为什么?

有下列原因。

关羽长期镇守荆州, 威望极高,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关羽从建安六年至二十四年,在荆州前后有将近二十个年头。从建安十八年至二十四年,独当一面镇守荆州也有约六年。这就难免造成,在当地军民中,许多人只知关羽,而不知刘备。

当时正逢乱世,将来天下是谁的?谁也说不准。

乱世之中,当一个人的实力足够强的时候,还能够永远忠于一个人,从来不产生其他想法的,并不多见。

关羽可能是个例外。

刘备自己就曾经先后依附过多人,后来他单干了。

由于自身实力有限,刘备作战屡次遭受失败,先后依附过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但刘备始终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客观上讲,关羽虽然对刘备忠心不二,但他如果想另起炉灶,可能比刘备当初的条件还要好很多。而刘备,早早就被手下称之为“主公”了。

因此,以关羽当时的地位,相当于刘备集团荆州分公司的负责人,比刘备当初的地位要高很多。已经具备了被手下称之为“主公”的资格。

由于荆州的相对独立性,许多军政大事都是关羽直接拍板说了算,并不需要向刘备特别请示。关羽有很大的自主权。

东吴请求联姻,这本来是刘备集团外交上的大事件,可以进一步加强孙刘之间的联盟。但关羽根本不向刘备请示,直接把对方骂了回去。

这样就造成,关羽在荆州的一些部下,把关羽看成是他们的主人,是他们的“主公”,而忽略了刘备的存在。

他们似乎忘记了:刘备才是他们真正的“主公”,关羽其实也是替刘备打工的。

关羽威震华夏,是刘备集团一个特殊的存在。

关羽在刘备集团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没有其他人可以代替。

刘备集团每一次分兵出征,往往都是刘备统领一支军队,而关羽又单独统领一支军队,或者让他负责镇守后方根据地。

比如:夺取徐州后,关羽驻守下邳、管理徐州;危难关头,刘备让关羽率领水军转移;关羽独当一面镇守荆州,等等。这充分证明:在刘备集团,关羽的重要性以及驭军的能力,仅次于刘备。

关羽能够长期单独统兵,这既是他能力的充分体现,同时也说明刘备对他充分信任。

另一方面,由于他长期独当一面,这就使他有了一帮长期追随、对他忠心耿耿的部下。

关羽单独统兵,威震华夏。水淹七军之后,关羽的威望达到顶点。

古人以“华夏”作为中原,对中原周边各族统称为“四夷”:“蛮夷戎狄”。

威震华夏,也就是威震中原。中国历史上, 谁占据了中原地区,谁就相当于代表了华夏正统。

荀彧曾对曹操说过"今华夏已平",也就是说,当时曹操已经平定了中原,代表正统。

刘备占领汉中不久,关羽乘胜率军北伐,攻打襄阳的吕常和樊城的曹仁。这是一场主动进攻性质的战役,直接威胁到曹操的统治。

如果说,刘备争夺汉中是为了拥有一块稳固的地盘,关羽北伐就是为了夺取天下。

曹操派“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督率七军三万余人救援樊城。

于禁和庞德屯驻樊北。连续十几天大雨,汉水暴涨。

关羽采取了一种围点打援的战术。他利用汉水暴涨,水淹七军,擒获庞德。庞德被关羽斩杀,于禁向关羽投降。

救援樊城的曹魏军队全军覆没。驻守樊城的曹仁岌岌可危。

曹操哀叹地说:“于禁和我相知三十年,面临险境还比不上庞德!”

据《三国志》:

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

关羽水淹七军,消灭了曹魏集团最精锐的部队,对曹营的心理震慑力是巨大的。

曹仁想放弃樊城溜走,据《三国志·满宠传》:

羽急攻樊城,樊城得水,往往崩坏,众皆失色。或谓仁曰:“今日之危,非力所支。可及羽围未合,乘轻船夜走,虽失城,尚可全身。”

关键时刻,满宠晓以利害:樊城一丢,许昌无险可守,关羽可以一直杀到许都城下。如刘备再派兵北上,那就不可收拾了。曹仁只好作困兽之斗。

此时,关羽的形势一片大好。正如诸葛亮《隆中对》所预测的: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关羽声势大振。曹魏的许多将领和民间武装,纷纷投奔关羽。如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等人,都投奔了关羽。关羽威震华夏,震动了整个曹魏集团。据《资治通鉴》:

冬,十月,魏王操至洛阳。陆浑民孙狼等作乱,杀县主簿,南附关羽。羽授狼印,给兵,还为寇贼,自许以南,往往遥应羽,羽威震华夏。

如果关羽再进一步,曹魏将会被大大削弱,甚至有可能把曹魏集团给灭了。曹操甚至想迁都,以避开关羽的锋芒:

云长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操欲迁都以避其锋。今樊城危急,遣使求救。

曹操拆东墙补西墙,只好把合肥的夏侯惇、张辽等调了过来。又派徐晃来解围,调给徐晃三军十二营的兵力,徐晃在兵力占优的情况下和曹仁夹击关羽,解了樊城之围,却没能解襄阳之围。

关羽的声望及其在军中的地位迅速上升。

可惜,孙刘联盟很不巩固,各打各的算盘,孙权不仅不策应,反而在背后捅刀子。否则曹操将会受到更大的损失。

刘备对关羽并非完全不设防。

刘备把荆州交给了关羽,但又把自己的小舅子麋芳安插在他身边,担任南郡太守,专门负责关羽的后勤补给,这对关羽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关羽在发动战事时,处处受到麋芳的掣肘。

关羽在荆州,除了他的心腹亲信,如关平、赵累、王甫等人,其他州郡的太守,基本上也都只听刘备的号令,所以关羽对他们的控制力不强。这对关羽来说也是一种制约。

关羽有子女留在大后方成都,这是古代特有的质子制度。关羽次子关兴的两个儿子,后来均出仕蜀汉政权,关兴的嫡子关统,后来袭爵汉寿亭侯,官至虎贲中郎将,娶了公主,是蜀汉后主刘禅的女婿。

刘备还通过提拔其他将领,对关羽形成一定的制衡。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与曹操展开争夺汉中的战役。

这场战役如果刘备胜利并占据汉中,则可按照《隆中对》中所言“跨有 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并为下一步北伐打好基础。

是役,刘备主动放弃阳平关,南渡沔水,于定军山扎营驻守。黄忠斩杀了曹操手下大将夏侯渊,大败曹军,因功升迁为征西将军。

战后,刘备占据汉中,自称汉中王,派遣刘封、孟达等占领上庸,任命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

这么一来,黄忠就与关羽平起平坐了。

刘备通过突击提拔黄忠,对手握重兵的关羽也形成一种制衡。

关羽听说黄忠居然和自己平起平坐,大怒,不肯接受刘备的任命。

经过费诗反复劝说,关羽才醒悟过来接受了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