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李峤是唐朝时期的宰相,以文学才华著称,曾历仕五朝。645年,李峤出生于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县),出身于赵郡李氏东祖房。
665年,李峤二十岁,考中进士,并举制策甲科,授安定尉、长安尉等职。
692年,李峤为狄仁杰等人辨冤,忤武后旨,被外放为润州司马。
693年,李峤被召回朝廷,担任凤阁舍人,负责起草朝廷的制诰文书。
698年,李峤首度拜相,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他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杜审言、崔融合称“文章四友”。
700年,李峤改任鸾台侍郎、同平章事,兼修国史。后因舅父张锡拜相而罢相为成均祭酒。后又代理文昌左丞,充任东都留守。
703年,李峤再度拜相,担任文昌左丞、同平章事。后改任内史(即中书令)。他因政务繁重,数次上疏请辞。后被罢相为地官尚书。
712年,唐玄宗即位。李峤被贬为滁州别驾、庐州别驾。
714年,李峤病逝于庐州(今安徽合肥),终年七十岁。
第一首《风》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五言绝句,描写了风的力量和变化。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这两句表现了风的季节功能,秋风能吹落三秋的树叶,春风能吹开二月的鲜花。
此处突出了风的作用和影响。三秋和二月分别代表了秋季和春季,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这两句描写了风所到之处的不同景象,风过江面时,能掀起千尺的巨浪,风入竹林时,能使万竿的竹子倾斜。
这里用了夸张的手法,表现了风的力量和变化。千尺和万竿分别是很大的数量,体现了诗人对风的敬畏和惊叹。
这首诗没有直接写出风的形象和特点,而是通过外物在风的作用下的变化来间接描写风的情态,让读者感受到风的存在和活力。
诗人用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语言,写出了风的多样性和美感。
第二首《中秋夜》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诗人借咏中秋的月亮,表达了世间万物的多样性和变化性,以及对真理的探索和怀疑。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这两句描写了中秋夜空中升起一轮圆月,人们都认为四方的月色都是一样的。圆魄是指中秋圆月,寒空是指秋天的夜空,四海是指天下各地。
此处也暗示了诗人对人们的普遍看法有所怀疑,想要揭示更深层的真理。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这两句提出了一个反问,表示此时此地有月光,并不代表千里之外也是如此,也许那里正遭遇着风雨交加。
安知是哪里知道的意思,千里是很远的意思,雨兼风是急风暴雨的意思。
此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洞察和感慨,认为世界是多变的,不能以偏概全。
这首诗虽然只有二十个字,但是却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和情感。
诗人以咏月为题,实则抒发了对世界和真理的探索和怀疑。诗人认为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和发展的,不能盲从他人或固守成见,而要敢于质疑和探索。
诗人也认为世间万物是千差万别的,不能以此代彼或以偏代全,而要看到事物的本质和变化。
这首诗既有哲理性又有艺术性,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第三首《书》
削简龙文见,临池鸟迹舒。
河图八卦出,洛范九畴初。
垂露春光满,崩云骨气馀。
请君看入木,一寸乃非虚。
《书》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一首赏析书法的诗,全文八句,每句五字,平仄相间,音律和谐。
削简龙文见,临池鸟迹舒。
这两句描写了诗人在池边观赏书法的情景。
削简指削薄竹木成片,用以书写的简牍。龙文喻指雄健有力的书法。
见,指看到。临池,指池边。鸟迹,指鸟雀在水面留下的痕迹。舒,指散开。
这两句的意思是:在池边看到削简上的龙文,就像鸟雀在水面留下的痕迹一样散开。
这里用鸟迹比喻书法的笔画,形象地表现了书法的流畅和自然。
河图八卦出,洛范九畴初。
这两句介绍了书法的起源和发展。
河图和洛书是儒家关于《周易》卦形来源的传说。
河图是伏羲氏在黄河中看到的一种神兽,其身上有八卦之形。洛书是伏羲氏在洛河中得到的一种神符,其上有九宫之数。
出,指产生。洛范,指洛书。九畴,指九宫格。初,指开始。
这两句的意思是:河图八卦是书法的源头,洛书九宫是书法的开端。
此处用河图和洛书来说明书法与中国文化的渊源和传承。
垂露春光满,崩云骨气馀。
这两句评价了书法的技法和风格。
垂露和崩云是书法术语,分别指直画和横画的形态。垂露像下垂的露珠,圆润有力;崩云像碎裂的云朵,刚劲有势。
春光和骨气是书法的内涵和气质。春光指生机和活力;骨气指筋骨和魄力。满,指充满。馀,指剩余。
这两句的意思是:直画圆润有力,充满了春天的生机;横画刚劲有势,留下了云朵的魄力。这里用春光和云朵来形容书法的美感和气势。
请君看入木,一寸乃非虚。
这两句邀请读者仔细观察书法的笔力和境界。
入木是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能够刻入木板。一寸指一寸方之地,即很小的范围。非虚指不虚浮,即真实而不虚假。请君看,指邀请你看看。
这两句的意思是:请你看看这些刻入木板的笔画,每一寸都是真实而不虚假的
《书》这首诗以池边观赏书法为题材,从书法的起源、技法、风格、笔力和境界等方面进行了赏析,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体现了诗人对书法的热爱和欣赏。
第四首《剑》
我有昆吾剑,求趋夫子庭。
白虹时切玉,紫气夜干星。
锷上芙蓉动,匣中霜雪明。
倚天持报国,画地取雄名。
《剑》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一首名作,描写了一把昆吾剑的神奇和威力,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和雄心壮志。
我有昆吾剑,求趋夫子庭。
这两句说的是,我拥有一把昆吾剑,想要进入夫子庭,即孔子的学宫,寻求学问和道德。
昆吾剑是传说中的神剑,据说是昆仑山上的神仙所铸,能够斩断金铁。
作者用这把剑来比喻自己的才华和志向,表明自己不甘平庸,渴望有所作为。
白虹时切玉,紫气夜干星。
白虹是指剑光闪烁如虹,时切玉是指剑能够轻易地切开玉石,紫气是指剑身散发出的紫色光芒,夜干星是指剑能够在夜晚刺穿星辰。
这些都是夸张的修辞手法,用来突出昆吾剑的非凡和神奇。
锷上芙蓉动,匣中霜雪明。
锷上芙蓉动是指剑身上有芙蓉花纹,随着剑的挥动而变化,匣中霜雪明是指剑放在匣子里时,散发出如霜雪般的寒光。
这些都是用来形容昆吾剑的质地和气质,显示出它的高贵和清冷。
倚天持报国,画地取雄名。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昆吾剑的期望和愿望,倚天持报国是指依靠这把神剑来为国效力,画地取雄名是指用这把神剑来创造辉煌的业绩。
此处阐述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和雄心壮志,展现出他的忠诚和豪迈。
总结:李峤的诗主要是五言律诗,形式规整,音律和谐,用典丰富,语言精炼。多以咏物为题,涉及天文、地理、历史、文化、动植物等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广博的学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李峤的诗风格近似苏味道,但词采更为华丽,善于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创造出壮美或优美的意象。他的诗思想深刻,寄寓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表达了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