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是南京面积第二的行政区,仅次于江宁,其方言六合话实际上也是最接近老南京的口音,更接近50年前的南京老话。但就是这样一个保留了真正地道南京话的区域,在经济上却不是很亮眼,甚至其自身构建的超大商业聚集区堪称六合版的新街口,也常常被人调侃空架子,那么果真如此吗?
一、六合实力如何
如果仅从GDP的角度来说,六合区似乎确实一般,2022年只有不到600亿,但老实说这与江北新区单独统计是有很大关系的。
江北新区统计上吃掉了六合和浦口GDP的半壁江山,包括六合的葛塘、长芦、大厂街道;浦口的盘城、沿江、泰山、顶山街道。这直接导致原本GDP在南京中上的六合排到了后面,浦口甚至直接垫底。
在统计层面上还没有把江北新区彻底从六合区与浦口区剥离之前,六合GDP最高有过1676亿的水平,在南京妥妥属于中上等。
所以搞明白了这点之后我们再来看六合,在现在主产仅仅只剩下一个六合经开区的情况下能有这样的成绩其实也算不错了。浦口好歹除了江浦还有个桥林,桥林发展过半,实实在在的产业早已入驻,形成一定战斗力。但六合除了主中心暂时没有第二个能打的。毕竟龙袍新城刚刚才开始拆迁修路,还处于很早期的阶段,形成战斗力还要不少时日。
按照六合统计年鉴给出的数据,实际上现有六合实际管辖范围内的户籍人口为68万人,常住人口63万人。核算下来分拆后的六合人均GDP只有9.4万元,是南京所有区(包含江北新区)中唯一一个低于6位数的区。可见大厂、长芦、葛塘三街道的划出对于六合数据层面的影响有多大。而如果按照正常行政区划的统计方式,六合不管是GDP还是人口都要比现在强得多,人均方面更是可以做到名列前茅。
所以统计层面大家没必要太过较真,毕竟统计口径方式上的变化,带来的结果是非常不同的。不是说六合GDP高了六合就真发达了,也不是六合GDP低了就真的一塌糊涂了,很多事情我们需要辩证的看。
二、商业中心靠不靠谱
商业中心能不能立得住,其实因素有很多,除了最基本的经济人口因素,还有一个影响因子就是地理空间的分布形态,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是单中心还是多中心。
而六合是典型的单中心布局,主要的城市区域都集中在雄州和龙池两街道,人口这两个街道也最多,分别有20万和8万人,而其他街道的人口基本上都在4-7万人之间。且城镇规模较小,这意味着由雄州和龙池组成的核心组团,在六合拥有绝对的中心存在感。且除了龙袍街道有机会变成第二个中心并与栖霞有更多接触之外,其他街道首选的人口流动方向还是雄州和龙池。
毕竟这些街镇前往六合主中心的方向与整体六合向南与南京市区互动的方向基本一致,并不冲突,在街镇人口向上迁移的过程中,六合主中心必然成为向上跃迁的首选站,这实际上确保了六合主中心在六合的唯一性,同时也确保了雄州广场(南门广场)的商业地位唯一性,其他区域基本没有与之挑战的能力。
而在交通层面六合同样也给予了南门广场绝对的唯一性,其不仅是地铁S8号线的途经站,也是未来地铁14号线的一站,两条地铁线路在此交汇,形成换乘中心。换乘中心与商业中心彼此重叠这样的交通商业中心地位又如何撼动?
所以六合南门广场一带,在龙袍新城成功之前,不仅是六合城区的中心,也是六合全境唯一的中心。即使实际管辖范围内只有63万常住人口,但由于南门广场一代的商业唯一性,支撑起几座商业体聚集而成的六合版新街口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唯一影响其成败的恐怕更多出自商业体本身的运营,这可怪不得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