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来路,方能识归途。
今天是第47个国际博物馆日。
作为疫情重启后的第一个博物馆日,
人们纷纷摩拳擦掌制定着出行计划。
很多人选择了博物馆。
因为博物馆让人们相信:
如果想了解一个城市,
可以从走进一座博物馆开始……
若要了解一座城市
菜市场和博物馆是必去之地。
前者,能感受到人情与烟火。
后者,则是灵魂与历史的沉淀。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
“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
国粹君想:通过博物馆去
探索一个时代、追寻一种精神,
我们在其中得到的所有,
无论知识还是感受;
我们在其中追寻的所有,
无论时代还是美学,
都能为生活带来不一样的色彩。
如果非要说一个逛博物馆
成为潮流的理由,
我想那个理由就是:
博物馆本来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早在公元前283年,
位于古埃及亚历山大里亚港口城市,
由埃及苏特王建立的「亚历山大博学院」,
被普遍认为是
世界上第一座博物馆。
它是古地中海世界
教育、科研和文化的中心。
虽然在公元前270年,
博物馆建筑被毀,但其教育和研究职能
却一直持续到五世纪,
并为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
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回到我们自己的国家,
看看博物馆,看看我们的前辈和先人
为我们留下了什么?
看看故宫、看看颐和园、
看看敦煌的壁画、看看苏州的园林、
看看你所在的城市博物馆里
那些琳琅满目的文物……
再想想我们自己,
我们将为我们的后辈留下什么?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
最平等的公共场所之一。
它的魅力,在于广博与包容,
阳春白雪她捧在手心,
下里巴人她也不拒之门外。
博物馆始终是平等的,
它以一个尽可能包容的姿态
欢迎这个世界上所有
寻求未知的人们的到来。
我们对待历史和世界的态度,
也应该是开放包容且多元的。
在英国伦敦的维多利亚
与阿尔伯特博物馆的中国展厅前,
有位金发小女孩儿睁大眼睛
贪婪地看着眼前的一件
清宫官服上的花纹迟迟未挪步,
她的妈妈告诉她“它们来自中国”。
过了半晌,小女孩嘬着手指头
走在妈妈身旁,她清脆的声音仰头问到:
“妈妈,我们可以去中国吗?
我是说,去旅行。”
博物馆在一个国家里
用有限的空间为孩子展示出了
这个世界的无限可能。
一件展品就能激发起一次
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一次文化的探知也许亦能化解
很多文化间的臆想与种族偏见。
借助博物馆这个最基础的平台
带给孩子一个懂得
尊重与平等的成长环境,
我们何乐而不为?
在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家庭
带孩子去博物馆,渴望借助里面的馆藏
丰富孩子的历史人文积淀,
提高他们的美育知识水平。
往往打脸的是,
孩子们在博物馆里
说得最多的问题是:
“妈妈,我想出去!”
这个时候,你又如何向你的孩子
讲述一个博物馆的前世今生?
如果在参观博物馆时,
只是稀里糊涂地
在网红展品前打卡,
离开之后依然不知其所以然。
如果只是囫囵吞枣地逛,
当我们转身离去,
我们便错过了
人类历史上最精彩的片段,
看不到文明的倾覆与建立、
艺术的发展与更迭,
也辜负了无数艺术家和能工巧匠
伟大的构思与创造……
这未免太可惜了。
因此,我们逛博物馆,
应该知其所以然,
去更加深入地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
看展的准备:
对要参观的博物馆
有一定的了解,博物馆建造的历史、
建筑组成、镇馆之宝
和重要展品、展品背景等。
当我们走进博物馆的大门,
面对不同的线路,
不知朝哪个方向迈开第一步,
此时不妨去中庭的信息咨询处看看,
除了可以获得一张地图,
还能了解哪些展厅临时关闭了,
哪些展厅夜间也开放。
带着疑问去现场解决,
做好功课才不会漫无目的。
即便是博物馆重点推荐的藏品,
如果不去了解这背后的故事,
你还是很有可能一无所获。
在海量信息冲刷一切的今天,
世界前所未有地透明。
人们把对未知事物的探索
全数交给搜索引擎,
得来得如此容易。
于是我们永远可以探囊取物,
也永远都是两手空空。
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
他们会在入口处给每位参观者
提供一个空白的本子和一支铅笔,
鼓励人们用心观看而不是镜头,
提倡用手抄录或是写生
而不是签到式的游览。
参观者漫无目的地到来
和不知所云地离开
从来都不是任何一间博物馆的初衷。
永远记得在博物馆里
我们应该像没有出现过一样出现,
把手机、相机调成静音,
关闭闪光灯模式,禁止大声喧哗,
不要触碰展品(允许触碰的除外)。
想象一下,我们如果并没有出现
在博物馆里原有的情形,
我们不应该成为一种干扰。
博物馆本该是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应该成为博物馆里的隐形人。
博物馆的教育,不仅是向孩子们
分享艺术文化知识、使他们理解
民族文化艺术传统、培养审美艺术,
我们还应当指引他们思考未来,
完善道德与人格。
世界上博物馆数不胜数,
一个人的有生之年,不可能全部逛完。
何况,有些顶级博物馆并不“好”逛。
就拿俄罗斯的冬宫博物馆来说,
展览路线总长30公里,
想用脚步丈量它可不容易。
还有大英博物馆,800多万件展品,
很容易让人眼花缭乱。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我
们要把时间花在性价比高的事情上。
我们需要找到一种
最有效的打开方式。
有时候,也不需要去看所有展品,
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重要的馆藏,
每个人的心中也有自我的向往。
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
历史由胜利者书写,
展品却靠自身讲话。
史书会说谎,文物不会。
参观博物馆面对展品,
除了要了解背景,
还要调用的我们的感官和想象力,
这是一个构建诗意的过程。
通过对展品的思考
去了解一个遥远的世界,
博物馆不仅针对过去,
更能洞悉现在和未来。
因为有博物馆,
我们明白我们何以为我们,
中国何以为中国。
因为有博物馆,
我们知道古老的中国
早已和世界架起了
一座交流与融合的桥梁。
因为有博物馆,
我们愿意寻着前人的足迹,
探索创造更多的未知与可能。
美,是无用之用,
但自文明肇始以来,
便是人类不懈的追求;
美,是千人千面,
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让我们在平淡日子里
看到了星汉灿烂。
也许,这就是人们去博物馆
寻求美的真正原因。
在这里,我们得以窥见
宇宙的形成、生命的诞生
在这里,我们得以见证
文明的初兴、国家的崛起
这里保存着
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共同记忆
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不灭的灵魂。
守护好我们的文化,
让它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永远鲜活,历久弥新,
这不仅是心愿,
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