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常识

公知是什么意思? 从历史的角度,看待公知的作用

更新时间:2024-07-26 11:45:29

话说公知。公知,原本是个好词,那现在我们网络上有个热词,叫公知,公共知识分子。在我们网络上流行这个公知,基本上被污名化。实际上,污名化也是最近四五年的事。我们完整地看,应该说在这四五年以前,在中国网络之外,公知从来都是一个褒义词。

那什么叫作公知?就是按照知识分子所从事的事业,可以把知识分子分为两大类:一类叫作专业知识分子,一类叫作公共知识分子,简称公知。

什么叫作专业知识分子?就他只从事本专业的事,用我们中国的话来讲“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专业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分为两大类:一类叫作专业知识分子,一类叫作公共知识分子】

什么叫作公共知识分子?不光做本专业的事,还关注公共事务,讨论公共事务,参与公共事务。用我们中国话来讲“风声雨声读书声,家事国事天下事”,他都放在自己的眼里。

尽管公知这个词,有学者考据,它产生的时间三四百年前,在法国启蒙运动时期。公知这个词传到我们中国,也就是最近十多二十年的事。但是公知这个词语在我们整个人类历史上,早就存在。

比如说我们顺着西方文明的发展脉络,往上追溯。在古希腊时期,公知就不少,我们很多人知道的苏格拉底——公知。不光研究哲学,还经常参与城邦事务的讨论。有书上记载,每天吃饱了喝足了,当时没有网络,他到雅典的大街小巷上跟别人讨论问题,谁说话他就怼谁,所以名分极差。最后大家召开国民大会判处他死刑,判处他死刑的罪名都很公知,叫作“亵渎神灵、误导青年”。你看这两个罪名都属于公共话题。

到了中世纪的时候,有一个著名的公知——布鲁诺。不仅研究天文学,不仅掌握了日心说,还跑去宣传。专业知识分子跑去宣传,挑战神权,最后怎么样,给活活烧死了,公知的下场。

到了近代也是一样。爱因斯坦,那也是一个公知的代表,不仅搞物理学搞得很有成就,也广泛地、深入地、积极地参与公共生活。比如说保护人权,他参与保护妇女权利,他也参与反对核武器,反核运动他也参与。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他也站出来,坚决反对——所以他也是一个公知。

【爱因斯坦】

那回到我们中国的文明发展、历史进程,应该说公知也是我们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主色调。怎么讲?因为我们整个中国文明的主体——儒家文化,从孔子那个地方开始,就非常的关注学以致用,有很深的孺子情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关注思考人心,公知的色彩非常浓。

像我们很多中国知识分子很多挂在嘴边的一些格言警句,都有很明显的公知范。比如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妥妥的公知味道。还有我们“为天地立心,为声名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都是有很强的公知意味。

那么从孔子开始,到宋朝的知识分子,再到我们现代、应该说我们中国知识分子,这种公知的色彩是非常浓的。

【孔子】

所以收拢起来,关于这个公知,第一,在整个的文明史上,它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存在;第二,从知识分子的构成上来讲,应该说公知和专业知识分子相比,它属于知识分子里边的精英部分;第三,从具体作用来讲,公知这个集团,对历史的发展是起正面作用的,起推动作用的。

那为什么在近几年来,在我们中国的网络上公知被污名化了,有哪些污名加在公知这个名字上,使它的味道变了?我们后面继续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