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历史久远,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七月七是七姐(织女)的诞辰日,“乞巧”是“七夕”的重要习俗之一,故又称“乞巧节”,因拜祭活动在七月初七晩上,故称为“七夕”。
民间传说,七姐是天上的织布能手。旧时女子们向七姐“乞巧”,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其实,所谓“乞巧”不过是“斗巧”,女子之间相互显示针线活的技巧。
七姐诞的乞巧习俗传入北方一带始于汉代,汉代是南北各地风俗习惯传播融合时期,西汉刘歆著、东晋葛洪辑抄的历史笔记小说集《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
七夕节乞巧是向七姐(织女)祈求心灵手巧的願望,希望婚姻幸福,家庭美满。在福建闽南、浙江温岭和台湾等地区即称为拜“七娘妈”,民间十分盛行,崇拜七娘妈这一被奉为保护孩子平安和健康的天仙。
古代神话,七月初七日晚上。牛郎织女于天河相会,喜鹊搭造鹊桥相助,故此日人间不见喜鹊。民间还有织女欲见牛郎,思念心切,不住的流泪,从七月初一始哭,一直哭到初七晚上始止。故此期间多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