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常识

流域与河流的区别(河流概述)

更新时间:2024-10-31 08:45:24

(一) 河流、水系和流域的概念

由降水或由地下涌出地表的水,汇集在地面低洼处,在重力作用下经常地或周期地沿流水本身造成的沟谷流动,这就是河流。河流沿途接纳很多支流,并形成复杂的干支流网络系统,这就是水系。一些河流以海洋为最后的归宿,另一些河流注入内陆湖泊或沼泽,或因渗漏、蒸发而消失于荒漠中,于是分别形成外流河和内陆河。

每一条河流和每一个水系都从一定的陆地面积上获得补给,这部分陆地面积便是河流和水系的流域。实际上,它也就是河流和水系在地面的集水区。由两个相邻集水区之间的最高点连接成的不规则曲线,即为两条河流或两个水系的分水岭。对于任何河流或水系来说,分水岭之内的范围,就是它的流域。

(二) 河谷要素

被河水开凿和改造的线状谷地称为河谷。河谷两侧的斜坡称谷坡。由谷坡所限定的平坦部分称谷底。谷坡、谷底、及河床统称为河谷要素 (图8-7)。河谷形态受河流流经地段岩性、地形坡度、地质构造及地壳运动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可以反映河流发展阶段。

(三) 水系的组成与河流分段

一条大的河流可以由无数细小的支流汇集而成。河流水系就是指主流与注入它的所有支流共同组成的水文网。一个水系通常由三部分组成 (图8-8):位于上游的支流汇集区;位于中下游的干流区;位于水系末端的河口区。

1.支流汇集区及上游河段

位于河流水系的上游包括河源,多为山区,由许多大大小小的支流组成。这里地形陡峭,坡度大。水流湍急,多见险滩与峡谷、瀑布等,如长江上游(宜昌以上河段),闻名于世的三峡即在于此处。这一上游河流汇集区,水流具有极大的位能,以垂直向下侵蚀作用为主。河谷形态多呈 “V”字型。

2.干流区

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形上多为丘陵与平原,如长江宜昌以下直至江苏镇江。

中游河段一般多为丘陵地区,由于支流不断注入,水量丰富,但河床纵坡平缓、流速缓慢,水流平稳。河流的侧向侵蚀作用(侧蚀作用)显著,主要表现为不对称地展宽河谷。这是因为在水流的惯性作用下,凹岸侵蚀更为强烈,

凸岸则冲积作用明显,故使河谷凹岸陡峭,凸岸缓倾斜,形成不对称宽V字形(图8-9)。同时,中游河谷中,常常有大量河流沉积物,谷底可以形成各种堆积地形。随着河道不断展宽,最终河谷断面形态为U字形。

下游河段多为平原区,这里地形平坦,由于多数支流在干流区以上已经汇集于主河道,因此这里流量大、河道平缓宽阔,流速缓慢平稳。河流以侧向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为主。河谷断面形态为箱形或具有宽阔的冲积平原。河流多呈蛇曲状,以侧向侵蚀和堆积作用为主。

3.河口区

河口区位于河流的末端,是河流注入湖泊或海洋的地段。河口区大多发育三角洲,地势开阔平缓,由于两种水体———河流与盆地水 (波浪、潮汐、海流)共同作用,这里水动力状态复杂,多形成河网。并且由于突然开阔,使水流流速骤减,水流分散,河流以沉积作用为主。河口区是河流与盆地水共同作用的地区,当河流水动力能量大于海盆水或相差不大时,形成三角洲,如我国长江三角洲。当海水潮汐能量远远大于河流水动力时,碎屑物被潮流再搬运和分散时,河口区可以形成深水港湾,称为河口湾,如钱塘江口的杭州湾。

对注入干旱气候区沙漠中的内陆河流来说则因水流逐渐消失在沙漠中,形成一种特殊的河口区特点。

(四) 水系形式

水系形式是一定的岩层构造,沉积物性质和新构造应力场的反映。据此,水系形式通常分为树枝状、格状和长方形三类。树枝状水系一般发育在抗侵蚀能力比较一致的沉积岩或变质岩区;格状水系经常出现在岩层软硬相间,地下水源比较丰富的平行褶皱构造区;长方形水系则往往和巨大的断裂构造相联系。

水系形式也可按干支流相互配置的关系或它们构成的几何形态来划分。如众多支流集中汇入干流,称扇状水系;支流比较均匀地分布于干流两侧,交错汇入干流,叫羽状水系;一侧支流很少,而另一侧支流众多,称梳状水系;支流与干流平行,至河口附近才汇合,称平行水系,等等。有时,还可根据水系流向的相互关系划分水系类型,如向心水系、辐散状水系等。